践行“资本节约型”模式 券商发债同比下降近三成

tamoadmin 热点发布 2024-08-17 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郭婧婷 北京报道

践行“资本节约型”模式 券商发债同比下降近三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Wind数据获悉,截至8月15日,共有65家券商发行境内债券,合计发行规模为617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670亿元减少28.8%;境内发债数量354只,相比去年同期467只减少24%。

  这也是券商对聚焦主责主业、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探索。从募集资用途来看,据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可知,主要用于偿还公司到期债务、补充流动资金、支持公司日常运营及业务发展等。

  “发债规模下降可能是由于宏观市场环境变化进而影响券商的融资决策。我国监管机构对券商融资活动的监管政策越发严格,也对券商发债造成影响。发债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降低流动性风险。同时,营运资金得到补充也增强公司的流动性,支持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谈及发债规模下滑原因,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记者***访时表示。

  审慎融资,优先轻资本业务

  2024年5月,***发布“关于修订《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的决定”指出,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资行为,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当前,股权融资阶段性放缓,券商投行业务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券商发债“补血”的步履不停。

  据记者粗略统计,截至发稿,今年以来***共批准了20家券商的债券注册申请,包括华鑫证券、广发证券、华安证券、长城证券、国联证券、招商证券、山西证券、财达证券、南京证券、中信证券、中泰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中国***、申万宏源、国金证券、西部证券。

  记者注意到,部分券商同步申请发行公司债、次级公司债等债券,短期融资券、永续次级债已非券商首选。

  比如,近日监管同意华鑫证券公开发行面值不超过3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2个月前,华鑫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获得监管同意。

  同样,年内国联证券和华安证券先后两次发债获批。国联证券申请注册的60亿元次级公司债、180亿元公司债分别在7月和1月获得同意。华安证券先后有100亿元公司债、50亿元次级公司债的注册申请于7月获得监管同意。

  记者查询获悉,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中国***、申万宏源等券商都发布200亿元规模的公司债和次级公司债。

  开年以来,券商发债规模呈现哪些趋势?

  记者查询Wind数据获悉,今年年内,境内发债规模排名靠前的券商依次为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中国***、中信证券、国元证券、东吴证券,这8家券商年内的发债规模分别为645亿元、389亿元、372亿元、364亿元、350亿元、264亿元、250亿元和240亿元;境内发债数量分别为25只、16只、16只、17只、14只、9只、17只、13只。

  记者查询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15日,共有65家券商发行境内债券,合计发行规模为617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8.8%。

  为何发债规模有所下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记者,券商发债规模下降原因有三点:首先,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券商对自营、两融等重资本业务进行调整;其次,去年发债规模较大,债务规模本身已经较高,利息净收入受到影响;最后,监管鼓励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轻资本业务受到鼓励,重资本业务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发债后的资金用途主要包括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支持公司日常运营及业务发展等。

  受访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券商发债规模显著下降,这一现象背后有政策环境的宏观因素,也有券商自身的微观因素。

  谈及原因,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汀汀在接受记者***访时分析,一方面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券商不断调整自营、两融等重资本业务规模,对补充资本的需求不再如以往强烈。这种业务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了券商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修订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要求证券公司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这一政策导向使得券商在融资时更加审慎。

  “从券商自身来看,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券商面临资本使用效率下降、资本回报率下降的问题,因此,券商在融资决策上更加谨慎,避免盲目扩大债务规模。而且很多券商在上一轮发债周期积累了较多负债,券商总体的负债比例并不低,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王汀汀进一步分析。

  “券商发债规模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低利率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影响。在低利率环境下,融资成本不断走低,但券商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此外,券商也面临着创新压力和业务转型的压力,因此他们可能会更加谨慎地考虑发债融资的规模和用途。”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记者表示。

  融资成本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利率下行,今年以来,券商发债融资的成本不断走低。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年内券商已发债券的票面利率平均数为2.35%;去年同期,券商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平均数为2.96%,票面利率下滑20%。

  Wind数据显示,招商证券发行的25只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2.16%。广发证券发行的16只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2.38%。

  记者观察到,中小券商的发债成本高于大型券商。比如,大同证券发行的2亿元规模的3年期“24大同C1”债券,票面利率达到5.6%,是年内发行债券利率之最,主体评价AA。

  发行票面利率最低来自8月2日中金公司发行的“24中金公司CP004”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仅为1.78%,发行规模20亿元,期限为51天,主体评级AAA。

  发债成本越来越低,为何券商发债规模却持续下降。

  在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看来:“发债规模下降可能是由于券商自有资金充足、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导致的投资意愿降低以及内部风控标准提高等因素;发债后的资金用途一般包括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支持业务发展等。”

  谈及券商发债募集资金用途,王汀汀表示,一是偿还公司到期债务。不少券商选择“借新还旧”,用新发债券的资金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二是补充流动资金。发债资金可用于补充券商的流动资金,以支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三是支持创新性业务。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充足的资本金有助于支持券商开展创新性业务,如衍生品交易、金融科技等。四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发债融资有助于提升券商的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Wind数据显示,年内债券总偿还量7295亿元,净融资额为-1122亿元。

  记者注意到,个别券商发行多期短融券用来偿还到期债务,比如,招商证券年内发债规模最大,并且自7月份以来,前后发行了多期短期公司债券以及次级债券。资金用途可从募集说明书中了解,比如,在次级债券“24招证c8”“24招证c7”的募集说明书中,招商证券表示,本期债券的募集资金将用于满足公司业务运营需要,调整公司债务结构,偿还到期债务,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在短期公司债券“24招s18”“24招s17”的募集说明书中,招商证券承诺:“本期债券存续期内不会将募集资金用途变更为偿还到期公司债券本金以外的其他用途。”

  发债资金下降对券商融资和经营会产生哪些影响?在王汀汀看来,首先是融资压力增加,需要寻找其他融资方式(比如股权融资)来补充资金,但可能受到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限制。其次是业务发展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但券商放慢发债融资步伐,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券商对聚焦主责主业、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探索。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式来增强自身的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王汀汀注意到。